隧道工程

项目名称:木冲隧道

设计年份:2003

竣工年份:2006

项目概况:木冲隧道是平乐至钟山高速公路贺州支线的控制性工程,该项目为独立双洞单向两车道的分离式隧道,隧道右线长3695米,左线长3670米,为当时广西最长的公路隧道

由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在本隧道中首次采用了”泄水降压+管棚全断面帷幕注浆+小导管径向补浆”等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综合处置突水涌泥段。其多项设计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广西隧道类工程的最高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获得奖项:2008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009年度广西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00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政公用工程三等奖

 

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三等奖

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平乐至钟山段木冲隧道

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平乐至钟山段木冲隧道

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平乐至钟山段木冲隧道

 

项目名称:燕来隧道

设计年份:2017

竣工年份:2022

项目概况:来隧道位于河池市天峨县境内,属亚热带山地气候,隧道设计总长6311米,是南天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广西区内第一长隧。隧道按双向四车道100km/h的高速公路隧道标准设计,隧道净宽10.75米,净高5.0米,进出口均设计为端墙式洞门形式;为满足施工工期和运营期通风排烟要求,隧道设置有1处斜井通道,采用送排组合式通风形式。隧道线位整体由东向西展布,最大埋深约430m,共设置8处车行横洞、24处人行横洞。

隧道选线始终坚持“地质选线”的理念,有效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并对南边燕来乡进行合理避让。通过设计前期多次现场踏勘,结合多样化、系统化的勘察技术手段,全面探明隧址区水文地质情况,为隧道选线与隧道围岩划分提供依据;同时设计着重强调风险管控理念,对隧道段落进行准确的风险分区,并针对性指定合理可靠的风险控制措施,全线设计有“超前物探+超前地质钻探”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提前判断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优化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隧道设计积极推进技术创新、设计标准化的应用:①利用BIM技术建立燕来隧道三维实景模型,通过导入地质地形信息,准确直观地判断围岩级别、深浅埋等信息,可快速分段设置衬砌类型,合理直观的布置横通道位置,大大提高设计效率;②为减少偏压地形对隧道洞口的影响,遵循“零”开挖原则,最大限度降低洞口边、仰坡高度,把在荔玉路、新柳南高速上获得的零开挖工法专利应用至燕来隧道,并往设计标准化、现场施工方便操作方向、易于推广方向进行创新,设计采用全新的“半拱盖挖”工法;③积极沟通协调推行隧道施工机械化的应用,设计制定机械化施工定额,配合机械化施工优化隧道开挖工法,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有效提高隧道施工掘进效率,实现“安全可靠、简约实用、降本增效、提升品质”的目的。

燕来隧道

 

项目名称:下老枢纽互通

设计年份:2017

竣工年份:2021

项目概况: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是《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中的“横2”线,是连接G75兰海口高速公路和G69银百高速公路的重要纽带通道。下老枢纽互通是南天高速与G69银百高速衔接的枢纽互通,设计为三岔T形形式。下老枢纽互通4座匝道隧道长度分别为:A匝道隧道长755m,B匝道隧道长525m,C匝道隧道长696m,D匝道隧道长1249m。匝道隧道按单洞单向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时速为60km/h,隧道净宽10.75米,净高5.0米。隧道场区属亚热带山地气候,山地地貌,地表多覆盖第四系残坡积层,沟壑发育,基岩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地层的泥页岩。

下老枢纽互通场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临近既有构造物较多,互通设计方案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①下老枢纽互通设计有4座匝道隧道,附近G69银百高速主线为下老隧道(双洞式),按单洞计算该处共有6座隧道,并且在距离下老隧道不足1300m的地方银百高速上还有百西隧道,构造物数量多且分布较广;②匝道首先从两座隧道之间接入主线,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安全距离情况下,考虑辅助车道起点范围的确定,同时匝道的线型也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场地有所受限;③匝道上跨主线的位置和匝道接入主线的位置都受限于隧道洞口,安全距离需满足规范要求,并且匝道隧道的纵坡也有较高要求,另外根据地形设置匝道隧道,以追求有利于隧道施工的最优设计方案,但用地规模和技术经济指标受限。

基于此,设计积极推行BIM技术的应用,对下老互通方案与隧道线位进行优化,有效提高设计成果的准确度和合理度。使用BIM技术建立三维隧道实景模型,使复杂的空间关系变成直观的三维模型。设计时可实时展示隧道埋深、穿越地质条件、线间距大小、洞口偏压情况、洞口汇水情况等。通过直观对比,将设计细节紧密结合实际地形,对不良地质体进行绕避,从而选择合理的隧道方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与工程造价规模。

下老枢纽互通

 

以创新技术解决工程难题

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定角隧道设计变更

定角隧道与百功大桥相接,该桥隧相接为悬崖。

该处岩面高且陡峭,测量人员难以测量精准,难以获得准确的测量基础资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现场实测地面线与原设计地面线不符,定角隧道右线原设计洞口部分掉空,且百功右线大桥桥台桩基也无法施工。

处理方案:采用三维摄影技术获取现场基础数据,然后将数据导入BIM系统中利用BIM建模技术将现场三维实景还原。最终处理方案为隧道不设置明洞,采用钢筋砼贴壁式端墙洞门,隧道与桥梁之间设置现浇板连接。

 

项目名称:均昌隧道

竣工年份:2016


项目概况:均昌隧道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是广西交通行业内公认的硬骨头工程。因地形地貌等众多因素,隧道中段下穿定居人口约6百多户、3200人的山心盆地。山心盆地为东西宽约5公里的断层,饱水状态的花岗岩风化砂充斥整个盆地,四周山体的地下水均向盆地汇集,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水库,施工时洞内水压力约0.7兆帕,局部最高可达1.5兆帕,隧道穿越其中如同在“豆腐渣里打洞”

隧道施工期间遭遇4次特大型的涌水突泥地质灾害同时需要严密关注地表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条件受限,每个步骤均需谨慎评估,给工程带来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凭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本着以人为本的处理原则,在领导的指挥下,集团公司迅速组织技术团队现场勘察并制定抢险方案和应急措施并投入实施,迅速有效控制了涌水突泥灾害的影响。专业团队针对均昌隧道的地质情况并参考国内外工程案例,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调查、三维模型、V8物探以及有限元计算等技术手段,结合前期基础资料不断完善,最终确定了结合“瞬变电磁法辅助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管棚、密排导管联合超前支护+泄水减压+大钢管锁脚+抗水压衬砌”的多手段综合处治方案隧道最后以无人员伤亡和机械损失取得成功贯通。均昌隧道的最终贯通证明了主要依靠广西本土的技术力量也可以“咬碎硬骨头,吞下夹生饭”。

遭遇灾害后,业主多次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前来出谋划策,其中王梦恕、周丰峻和王复明院士曾多次莅临现场,他们均认为均昌隧道的建设难度属全国前列,同时对我公司的设计方案表示赞许。自治区陈刚副主席在2017年全区交通运输工作视频会议上给予均昌隧道高度评价——“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建设者攻坚克难打通均昌隧道的事迹,可以通过适当方式记载,供后人借鉴学习,让历史永远铭记”。获得奖项:2019年度广西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政公用工程二等奖、2019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周丰峻、王复明、李术才院士专家团队会诊

物探V8系统准确探测涌水突泥断层位置

隧道建设中遭遇地质灾害

坚定自信提出综合处治方案

均昌隧道线位示意图

    更多展品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美大道5号

    0771-3910025

    gjjtsjjt@163.com

    © 2022 广西交通设计科普馆 版权所有

        桂ICP备05008715号-1
    • 微博
    • 公众号